贵大新闻网讯(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7月28日至31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协办,国际粗糙集学会支持,贵州大学承办的2025年中国粒计算与知识发现学术会议(CGCKD2025)在贵阳召开。

本次学术会议围绕“粗糙集与软计算”“粒计算理论及其应用”“三支决策模型与分析”“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进行深入学术交流与知识分享。会议吸引了600余名来自全国157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从事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征集到学术论文180篇。经严格审查,大会最终录用156篇,论文被推荐到国内外29个期刊正刊发表。大会期间,经过作者现场汇报,各分组主持人推荐,最终大会评奖委员会评选出10篇优秀学生论文。

3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上,贵州大学副校长王旭教授致欢迎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参事、重庆师范大学校长王国胤教授因特殊公务未能亲临现场,特意提前录制了视频并代表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兄弟专委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主任梁吉业教授讲话。



专委会主任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指出,专委会学术年会是中国科协认定的重要学术会议,已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既要坚守粒计算主题,同时要大胆探索、积极拓展,不仅在形式上创新,对标国际会议设置讲习班、青年学者论坛,而且要在内容上积极融入国际学术前沿,开拓出一批有我国特色的研究领域、产出有特色的高水平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粒计算与知识发现领域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大会邀请了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863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彭宇新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天津大学北洋讲席教授胡清华,国家级领军人才、西安交通大学沈超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重庆邮电大学肖斌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岗位教授张煦尧6名国内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大会报告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拓宽了参会者的视野,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大会设置青年学者论坛、特邀论文报告、专题论坛(4个)、女科学家论坛共计7个论坛,设置了顶会顶刊论文特邀报告,邀请了20位青年学者现场讲解一年内在各自相关领域的顶会顶刊论文,主题包括图像识别、开放集建模、概念认知、多粒度表示学习等。分组学术报告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集中交流。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讲习班“热身”,邀请了南京理工大学李泽超教授、天津大学张长青教授、西电计科院徐偲教授等学者专家,围绕融合不确定性度量的可信深度学习、大模型时代下的图学习、粒球计算三个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29日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秘书长徐伟华教授主持召开了专委会会议,大会组织主席贵州大学徐计副教授介绍了大会筹备情况和安排,选举产生了新增专委会委员30人、常委9人,并确定了2026年的中国粒计算与知识发现学术会议(CGCKD2026)由长春师范大学承办。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承办方的各种精心准备为大会报告和分论坛报告提供了优良的交流条件,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GCKD2025的成功举办显著提升了贵州大学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
【转自:贵大新闻网】https://www.gzu.edu.cn/2025/0802/c17516a255933/page.htm